糖尿病气功疗法

更新时间:2018-01-30 16:06:46, 信息来源: , 发布者:, 浏览人数:

 气功是我国特有的一种古老的行为疗法,通过有意识的躯体内部自我调整达到祛病、强身、延年的目的。它通过姿势的调节、呼吸的锻炼、意念的集中和运用,以及配合有节律的肢体动作等,达到意气形相合、精气神兼练,具有安宁心神、协调脏腑、增强正气、疏通经络的作用,可保健强身、防病治病、益智延年。近年国内外不少报道采用气功治疗糖尿病取得较满意的疗效,尤其老年糖尿病效果更好。临床观察与实验研究都表明气功对内分泌系统有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对改善临床症状、降低血糖和尿糖均有一定作用。

气功的功法种类很多,按练功时肢体是否运动可分为静功、动功和动静功3种。按练功时的身体姿势来分,可分为卧功、坐功、站功和活步功4种。不论何种功法,练功时要进行三调:即调意、调身和调息。

调意:调意即调理自己的意念.也就是训练涌现在头脑中的思想和念头。一般地把它限制在一个简单的词(如“松”)或数字(如“一”)上,并把它固定在想象中的身体某一部位上,如两眉间的“上丹田”,脐下一寸半的“下丹田”,这就称为“意守”,意守的目的是为了入静。做到真正的入静,即排除各种内外干扰,头脑里什么也不想,没有什么念头,身心处于完全放松的状态,是很不容易的,这是一个主动的抑制过程,需要反复锻炼,付出很大的主观意志和努力才能达到这种入静、物我两忘的境界。

调身:调身即调整自己身体的姿势。由于功法不同,要求身体的姿势也各异。论何种姿势要使自己的头颈、躯干、四肢肌肉和关节都处在一个相当松弛的状态,并不为自己所意识到,即使练动功时,身体各部分的活动也是得心应手,达到了随心所欲的地步。

调息:调息即调节自己的呼息,有意识地进行一呼一息的训练,延长吸气或呼气的时间。呼吸可兴奋自主神经系统的活动,并通过它们的影响调节内脏的功能。

在各种不同的功法中,虽然三调各有侧重,但调身、调息都离不开调意的指导,所以调意是主要的。然而在练功中。为了迅速获得效果,常从较易掌握的调身入手,训练自己身体的姿势或动作。这一训练虽然需要用意念来指导,但随着身体各部分的放松或动作自如,意念的指导作用也随之减少。在调身的同时也可进行调息,也就是以意领气,将自然呼吸逐步转为均匀的、缓慢的腹式呼吸。练习到一定程度以意领气的作用也逐步减少,此时即可有目的地进行调意,从意守某一部位到万念俱寂,进入深度的入静状态。气功练到意念、姿势(有时是动作)和呼吸三者高度密切协调,自我与外界浑然一体,就能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1.各种类型的糖尿病

口干导引法

(1)采取自由盘膝坐式,全身放松,调息入静。

(2)用手搓左右足心的涌泉穴各36次。

(3)每日按时做功,口中有津时缓缓咽下,咽6次后再重复上述动作数次。再接练运功,净心安神,舌尖轻托上腭,意守悬壅垂,意想悬壅垂后有一井凉水,渐提入口,再缓缓咽下。

消渴导引法

(1)取坐式或卧式,全身放松,调息静心。

(2)舌舐上腭,意守两肾处,以意引气意想肾水沿督脉上至心脏,洗心头之火。

(3)两眼注视两脚,意想肾水洗至全身。

养阴导引法

(1)取坐式或卧式,全身放松,调息静心,舌舐上腭,意守喉下,意想有一井凉水,以意引气,将凉水提到口中,或舌抵上腭,或舌压下腭,口中可自生津液,然后再缓缓咽下。

(2)以意引气,从涌泉升至命门,复从命门沿督脉上至头顶百会,再从百会向前沿任脉下行至口中,津液满口再鼓漱3~6次,分3次徐徐咽下,以意念引至下丹田松静功

(1)准备:练功前需休息20分钟中左右,安定心神。

(2)姿势

①坐势:应用宽凳子或椅子,高度以使练功者的膝关节弯曲90°为宜,头颈和上身坐直,胸部略向前稍俯,不挺胸,臀部向后微凸出,但背不弯不曲。若是盘膝坐,两手相握或两手重叠向上,贴于小腹前或小腿上,姿势端正后,两目微闭,注视鼻尖,口齿微闭。

②卧式:仰躺床上,枕头高低以舒适为度,两手放在身两侧,肘臂放松,手指微曲,放于大腿两侧;或两手交叉相握,轻放小腹上,两腿自然平伸,两脚自然分开,两目微闭,口齿轻闭。

③站式:身体自然站立,两膝微屈,两脚平行分开同肩宽。臀稍向下坐,劲合于腰髋部。上身保持端正,腰脊放松,肩肘稍向下沉,但不用力。虚腋、曲肘、两臂自然下垂,稍作外撑,掌心向下,五指分开,微作弯曲,意如轻按水上之浮球。

(3)放松:消除一切紧张,达到全身肌肉、内脏、血管、神经放松,强调自然舒适,气闭丹田。顺序为自头上向脚下放松,头部放松,虚灵顶颈(头轻轻顶起之意);两肩放松,垂肩坠肘;胸部放松内含,腹部放松回收;腰部放松挺直,全身无紧张不适之处,精神放松。

(4)呼吸:吸气时默念“静”字,呼气时默念“松”字,放松得越好,入静就越快,做到呼吸自然柔和,使气沉丹田(脐下l.5寸),即练功家所说的“息息归根”。

(5)静坐:练完呼吸法之后,接着练静坐法,开始时,杂念较多,思想难于集中,用意守丹田,让杂念自来自消,如仍有杂念,可用听呼吸的方法排除。听,不是听鼻子呼吸的声音,而是将听觉的注意力集中于一呼一吸的下落,至于呼吸的快慢、粗细,深浅都不要去管它,听至杂念完全消失,就是入静了。

(6)收功:练完气功后,不要急于起来,要以肚脐为中心,用一只手掌心按在肚脐上,另一只手的掌心贴在这只手的手背上,两手同时以肚脐为中心,由内向外,由小圈到大圈缓缓划圈,左转30圈,稍停,再由外向内,由大圈到小圈,右转30圈,到肚脐处停止收功,然后活动活动身体,也可配合太极拳、八段锦、慢跑等,则收效更大。

2.气阴两虚型糖尿病:典型的多饮、多尿、多食症状不明显,口咽干燥,神疲乏力,气短,腰膝酸软,大便干结,或兼心悸自汗,或眩晕耳鸣,或肢体麻痛,或视物模糊,舌体胖或有齿印,舌苔白,脉沉细。

内养功

(1)准备:同松静功。

(2)姿势:同松静功。

(3)呼吸:内养功采用闭停式呼吸法,有两种:第一种叫停闭呼吸法:吸—呼—呼—吸……第二种叫停闭式呼吸法:吸—呼—停—吸……如此循环不己,周而复始的进行呼吸锻炼。呼吸锻炼的要领如下:

①呼吸深长、轻细、均匀是调整呼吸的前提。在整个呼吸中,只有细细地吸,才能深长。呼吸要轻,没有声音;要细微,不能粗糙,不然呼吸将会短促、吃力、不能持久。均匀也很重要。检查呼吸轻细情况,一般用耳朵听,以听不到呼吸声响为合适。

②建立鼻呼鼻吸,气沉丹田。在练呼吸时,要有意识地诱导气体下降的感觉到小腹,不能操之过急,如用劲鼓肚子憋气等,气往往贯不到丹田,膈肌不会下降或下降不深,反而形成胸式呼吸,使练功者易于疲劳,不能坚持锻炼。

③停闭呼吸法气贯丹田,小腹的膨大,是逐渐练成的,至于膨大的程度,腹肌收缩内凹的深浅,各人不同,不可强求。应逐渐锻炼。

(4)意守丹田:思想集中,排除杂念,意守呼吸,体会呼吸的柔和自然,:舒适平稳,达到意气合一,使心神易于入静,达到所谓稳定安祥的半睡眠状态。为达到入静目的,常用调息中的数息、随息、止息、观息、静息等方法。数息就是默数呼吸的次数;随息是用意识跟随呼吸;止息是把呼吸若有若无地止于丹田部位;观息即内视呼吸,从鼻孔中细微出入;还息是呼吸全不用意识的方法;静息指呼吸清静缓和,心如清水,清静光明,全无杂念。以上方法中尤以静息法为优。

(5)收功:同松静气功法。

强壮功

(1)姿势

①站式:常用三圆式。练功时,两足分开与肩同宽,两脚尖稍向里扣,两膝稍弯曲,头略前倾,含胸拨背,沉肩垂肘,两手自然伸开,四指微屈与拇指相对置于胸前如抱球状,双目微闭,额部放松下沉。

②坐式:一般采用自然盘坐式,两小腿交叉于两大腿下,足掌朝后外方向,头颈躯干自然平直端正,两上臂自然下垂,两手十指交叉互握,或一手置于另一手上放在腹前大腿之上。额部及眼的要求同站式。

(2)呼吸:初练时采用自然呼吸法,任其自然,不用意识呼吸。练习到一定阶段后可采用深长的胸腹混合呼吸法,即吸气时先是腹部鼓起,然后胸部扩张,呼气时先腹部收缩,然后胸部收缩。呼气稍长于吸气,整个呼吸逐渐达到匀细、深长、柔缓。吸气经鼻,呼气最好经口。每次呼吸保持有余量,切宜满呼满吸,以免憋气。这种深呼吸法,应逐渐由不自然到自然,由粗变细,由短变长,让其自然形成。

(3)意念:放松大脑活动的紧张状态,把额部放松,舒展眉头,达到思维下沉,入静即可到来。

(4)收功:同松静气功法。

注意

1.在练功时形体和神情应放松,顺乎自然。

2.次练功练呼吸20~30分钟即可,否则练呼吸过多,时间过长,易引起偏差。

3.入静的程度因人因病而异,千万不要勉强追求,凡越想快入静,反而越静不下来,特别在练功初期,不要要求过高,有些人虽未达到理想的静,但实际上也收到一定疗效。

4.松静功对糖尿病伴有高血压、冠心病者也较适用,但糖尿病伴冠心病者不宜采用内养功。

5.练功的环境应尽可能选择在安静、空气新鲜之处,室内练功,要通风换气,但不要迎着风向,以防感冒;宽衣松带,解除束缚,无论哪种姿势,都须将纽扣、衣带、鞋带或瘦小的衣服等预先解开,使身体舒适,血液循环畅通;安定情绪,精神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