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盟新闻

Union News

传统中医药,如何才能称得上科学?

更新时间:2017-11-29 14:38:40, 信息来源: , 发布者:, 浏览人数:

 前段时间,一篇发表在国际权威学术期刊《Science》旗下《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杂志上的封面文章,再一次将中医推到了舆论的浪尖。文中指出,一些台湾学者发现,部分中草药含有的马兜铃酸及其衍生物,可能跟台湾及亚洲地区广泛的肝癌患病率相关。

  每次关于中医的讨论,都会指向一个很重要的问题——中医是否科学。在中国,这一讨论起码有上百年历史。1887年,浙江儒学保守派人士俞樾就曾发表过《废医论》,提出“中医不靠谱、废止医学”的主张。 曲线救国的鲁迅,到底是接受过现代医学的熏陶,他在《呐喊》中说:中医不过是一种有意或者无意的骗子。

  也许百年前的评价已经“过时”,那单从现代医学科学的视角来看,中医是否科学呢?

  ▌中医 vs. 西医,被误解的分类

  辩论“中医”存废的时候,常常陷入一个问题,将“中医”同“西医”对立起来,并用这样的分类法来对待医学手段的辩证。但是,回顾医学发展史,我们或许可以反思,这样二元对立的分类方式是否妥当。

  在人类历史的早期,医学是以哲学形式出现的。人类在对自身身体理解的基础上,提出了各种各样的医学理论。古希腊医学认为疾病由机体内部的紊乱引起,而不是因为病原体微生物入侵。当时还认为,机体的各个部分是相互联系的,身体中充满了各种液体,液体的平衡是机体赖以生存的基本条件。至于液体是否平衡,反映在气色、气质和性情上。与中国传统的阴阳理论、五行学说相比,不难得出一个结论——中西医在源头上并无不同。

  但是,自文艺复兴以降,西方医学的发展实际上是在逐渐背离自己的传统,古希腊医学已经被现代(西方)医学界抛弃了。十七世纪时,“体液”学说遭到了猛烈抨击,因为它是没有任何物质基础的空洞理论。从此以后,西医就走上了和自己源头截然不同的道路,将自己的发展建立在科学和实验的基础上。

  ▲ 在西方,古希腊医师Hippocrates认为疾病是由体液失去平衡所致,放血和发汗、催吐一样,都是平衡体液的方法。古罗马名医盖伦在此基础上建立起一套复杂的放血疗法,影响深远,以至于到了中世纪,放血已成为欧洲大陆包治百病、保健养生的常规疗法。图为17世纪的一幅插画,病人正在放血,并输羊血。 Ioannis Sculteti

  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大自然有着自己的运动规律,不能按人们的意愿或猜想来解释,因此传统的医学模式与手段在用科学来检验之后,或被重新加以思考和使用,或被摒弃。

  因为根据非实验性的临床经验、临床资料和对疾病基础知识的理解来诊治病人的方式,让一些有效的疗法被弃用,而无效或有害的疗法又被广泛使用,所以医学界在临床流行病学的基础上发展出了以将临床证据、个人经验与患者的实际状况、意愿三者相结合的循证医学。

  现代医学更多建基于实证科学,曾经由于实证科学的落后,传统中医的经验没有经过任何实验的检验。因此,中医更多是在宏观上“总结”出了对疾病有效用的医学经验,鲜有关于微观机理的发现,对于部分有危害的疗法也未加以检视和修正。如此看来,我们平时所讨论的“中医与西医”是否是可被接受的分类法?还是,它只是传统医学与现代医学的代名词?

  ▌怎样的医学是科学的?

  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定义什么是科学。卡尔·波普尔在《猜想与反驳》中对于科学的定义是可证伪性(Falsifiability),它的前提是接受检验,这一点恐怕是传统中医做不到的。经传统中医解释的病症往往含糊不清,以至于可以和各种反驳的论点周旋、逃避检验,这就破坏了医学理论的可证伪性。

  例如,从概念上讲,中医的“郁症”指的是“情志不舒、肝气郁结”,以“心情抑郁、情绪不宁、胸部满闷、胁肋胀痛或易怒易哭”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疾病。不过什么是“郁”,中医理论中却没有明确、统一的定论,有人认为属于肝躁,有人认为是癫症,还有人认为是梅核气。可以看出,“郁症”就是典型的解释含糊不明,易怒健忘、失眠多梦……它可以任意代表其他的病症。

  类似定义不明、缺乏逻辑基础的概念在中医理论中也比比皆是。“脉诊”也是非常明显的例子。中医的“脉诊”中罗列了十几种有病的脉象,但是却没有精确地记录什么才是正常的脉象。如果没有正常的脉象作为参考,又怎么能够确定哪一种是有病的脉象呢?这显然没有逻辑支撑。

  而且,传统中医理论的“厉害”之处不仅在于可以解释“医学”,只要它愿意,甚至可以解释任何东西。比如曾有研究者发表《基于中医诊疗治理的航空技术发动机故障诊断技术初探》,作者直接借用了中医的方法论,来处理现代航空问题。

  ▲ 刊于《第26届测试与故障诊断技术研讨会论文集》的《基于中医诊治理论的航空发动机故障诊断新技术初探》,其中写道:“五脏依据‘天人合一’的整体观,以能量流传递、作用的视角。发动机可以视作机械结构、滑油路、气路、燃油路、控制系统这‘五行’为中心的统一体”。作者以脾、肝、肺、心、肾五个器官对应上述系统,以中医理论论述“天人合一”整体观的发动机核心系统。 计算机测量与控制

  另外,传统中医理论往往认为奇特的药物会有奇效,例如悬崖上的雪莲、长得像人形的何首乌、沙漠腹地的发菜、“灵猫”的阴户、猴子的脑髓等等。有些中药材因为奇特而被视为“药中精品”。但是,药材的药理作用和药用价值并不会因为它长在悬崖或者平地而产生区别。

  如果按照波普尔对科学可证伪性的定义,那么传统中医就是不科学的,或者说传统中医没有科学的思维和态度。因为可证伪性起码包含了两种含义,——任何东西都可能会是错的;一切事物都等待更好更新更全面的解释。传统中医含糊的理论既逃避检验,又什么都可以解释。

  ▌怎样的医学是可靠的?

  很多人为中医辩护的理由是:我吃了中药,病的确被治好了。但是说中医不科学,并不代表它就一定是无效的,有效也并不意味着科学和可靠。在现代医学体系还未建立起来之前,西方国家也存在类似中医的医疗方式,例如一些西方的草药医学,在对某些症状上也会有疗效。在现代医学体系建立起来之后,西方的草药医学大部分都被抛弃了,因为现当医学具备清晰而可靠的原理关系,但草药医学并不具备。

  什么是可靠的呢?传统中医可靠吗?答案是不。

  借用知乎一位从事医药检验的答主的回答:“可靠”在药物的备案里是一个必须具备的性质,它包含两个层面:一是,要尽可能知道用药的后果,二是,一中发生的事情是否对于任何一批药都是一样的,这个概率分布不会随着药物批次变化而变化。知道了这两者,才能对患者用药的预后做出合理的统计推断,二者缺一不可。而其中,一是主要依靠临床实验,二是主要依靠药物分析。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在《药品注册管理办法》也有同样规定,药物品种获得审批之前需要具备临床实验的有效性数据和药物分析的安全性数据。临床试验分为四期,前三期主要是对新药的耐受程度、疗效以及安全性做评价试验,而第四期是在新药上市后对新药的疗效、适应证、不良反应、治疗方案等继续进行考察。

  但是中国对中药和有机化学药品的管理是区别对待的,有机化学药品如果在中国上市,必须提供临床实验的有效性数据和药物分析的安全性数据。这表示市面上的机化学药品会明确标注效果、剂量、副作用、毒理学、禁忌症、药物相互作用、特殊人群使用等信息。人食用药物所获得的效果和可能会产生的不良反应,都有大量的实验检测和数据的支撑。

  中药上市就不需要那么麻烦了,《中药注册管理补充规定》的第七条中明确的写着,符合条件的中药复方制剂,仅提供非临床安全性研究资料,就可以直接申报生产。而给定的条件却十分简单,只要符合古方的记载就行。

  这就是为什么有机化学药品说明书中会有详尽的不良反应和毒副作用,而中药说明中这两项常常会“尚不明确”。不仅如此,如果缺乏临床安全性的研究资料,那药品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如何保证、生产工艺如何把控、毒副作用如何确定、药物的毒性如何、对器官的影响多大……这些都不明确。

  ▲ 即使标明三处“尚不明确”,也不能阻挡部分朋友的热情,有人解释说:“尚不明确,意思就是过去从来没有出过事。” 健康上海12320

  而且有证据显示,某些中药的确会对身体造成伤害,并且有些伤害不可逆。例如,此次被台湾学者提及的马兜铃酸,它具有极强的致癌性和肾毒性,很多中药材中就有此成分。这些中药材制成的中成药和制剂很多都是常用药,其中包括去火药“龙胆泻肝丸”、治疗感冒咳嗽的“小儿咳喘颗粒”、“鱼腥草口服液”等等。

  中药注射剂在医药行业内也算是臭名昭著了,根据历年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报告,2010年到2016年,中药注射剂连续占据中药不良反应/事件排行的首位,且报告数、严重报告占比也逐年上升。2012年监测网收到的所有严重不良反应报告中,排名前20位的中成药均为中药注射剂。按照医药界业内人士的说法:若是现代的化学注射药品,有这样的不良事件发生率,早就退市了。

  中国的中医爱好者实在太多,每次中医或者中药出现了问题,总会有一堆中医爱好者站出来:你不是中国人吗?你是中国人为什么还要黑中医?吃中药就是病好了啊?你知道自古以来传统中医为中国做出了多大的贡献吗?

  但其实,很多人并没有黑中医,只是解释了传统中医是否科学和靠谱,怪只怪传统中医经不住现代医学科学的检验。要说它做出了多大的贡献,那只要看传统中医时代下“幼儿死亡率”和“平均寿命”这两个跟国家医疗卫生水平相关的数据就知道了。如果说传统中医真的有什么贡献的话,也不是没有,它给中医爱好者贡献了文化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