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未病”理念让中医药在国内迅速得到发展并走向世界。不过,北京商报记者了解到,中医药出海过程中最先被国际接受的是针灸、按摩类服务领域治疗,中药产品则受政策壁垒等因素影响,打开海外市场仍需时日。
中医服务被认可
中医药在海外呈现加速推广的态势,在中医药寻求海外发展中,针灸、理疗等服务项目更容易被海外消费者接受。针灸是我国为数不多拥有国际话语权、处于领先地位并有望取得原始创新突破的学科领域之一。世界卫生组织指出,针灸是被世界各国率先接受的传统医学方法。
公开资料显示,目前中医药传播遍及183个国家和地区,海外建立的中医药中心已有10个,中医药事业已成为中国与世界各国开展人文交流、促进东西方文明互鉴的重要内容。世界卫生组织统计数据显示,目前103个会员国认可针灸,其中29个设立了传统医学的法律法规,18个将针灸纳入医疗保险体系。
相关统计数据显示,其他国家中医医疗机构已达8万多家,包括西医师在内的各类中医药针灸从业人员大约30余万,其中立法国家注册针灸师数量3万,接受过中医药针灸、推拿或气功治疗的人数已达到世界总人口的1/3以上。据WHO统计,目前在全世界有40亿人使用针灸或中草药治病,占世界总人口的80%。广州中医药大学副校长许能贵曾表示,当前针灸学面临机遇和挑战并存的局面,我国应为针灸的学术研究和应用设定好目标和发展路径,以针灸为突破口带动中医药“走出去”。
中药产品遭冷遇
相较于中医文化迅速传播,中医药贸易则有待突破。海关统计数据显示,2016年上半年中药贸易额为22.8亿美元,同比下滑6.3%。其中,出口17.5亿美元,同比下滑9%。作为凝聚中医药主要价值的中成药,上半年出口额仅为9969.1万美元,同比下降27.4%。这意味着,作为中医药发源地的中国,在世界中医药产业链中处于较为低端的位置。
一位不愿具名的业内人士向北京商报记者表示,中医药在海外的发展现状可以用“民间热,官方冷”来形容。“国外消费者对中药持认可态度,但中医药出海需要满足部分国家对中药成分解释的规定。”
中国工程院院士姚新生曾表示,中药难以走出国门的原因在于中西方对于药品理念存在差异化。“在西方主流医学社会,现代药物应当是单一化合物,有明确的作用靶点和机制,有足够的纯度。而传统中药却难以 达标 。”
为促进中医药在国际市场的发展,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王国强表示,我国将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合作建设30个中医药海外中心,颁布20项中医药国际标准,注册100种中药产品,建设50家中医药对外交流合作示范基地。100种成熟的中药产品以药品、保健品、功能食品形成知名品牌。
缺乏国际化标准
相对于西方医学的“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中医更重视整体,强调生理和心理的协同关系,同时突出“治未病”。这样的医学理念和医疗方式,虽然符合现代人的需求,却因为医理和制作方式的不同,让国外社会对中医药的接受人群增幅较缓,中医药在国际市场的潜力也一直未能完全释放。
据了解,目前,在英国、法国等欧美国家,虽然开设了一批中医药诊所,但仍旧以针灸、推拿、按摩理疗为主,中药销量较少,且多局限于华裔人群使用。
与此同时,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成立了中医药技术委员会(ISO/TC249),秘书处设在中国上海,目前已发布一批中医药国际标准。分析认为,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中药国际化的不断推进,中药的组分和机理逐渐被人们所认识,中药最终会走进国际主流医药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