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握中医养生法 ,调理常见慢性病。(1)

更新时间:2016-09-02 10:59:44, 信息来源: , 发布者:, 浏览人数:

 

时下,健康是人们关注的主题,中医养生更被市民所推崇。那么,什么是中医养生?中医养生于健康有怎样的意义?一些常见慢性疾病有无简单易行且又行之有效的中医养生方法?9月26日,包头

 

中医养生治未病

养生是中医文化的一部分,是前人总结的各种保养生命的方法,长期坚持,可将人的精气神调整到最饱满的状态,令人精力充沛,心情平和,思维敏捷,小疾自愈,大病不患。因此,养生又称为摄生、保生、寿生等,即保养性命。包含着防病强身,增强体质,延缓机体衰老的意义。

王睿琦在讲座中强调,中医注重对于疾病的防控,即治未病。中医认为,病体的产生非一朝一夕,是长年累月积累而成。只有顺应自然规律,掌握阴阳化生万物之机理,适应四季冷暖的变化,吐故纳新以保形全神,使身体与精神合一,才能达到保养精气、强身健体、延年益寿的目的,而良好的生活习惯和科学的饮食起居,即可将很多疾病扼杀于摇篮之中。

王睿琦介绍说,根据自身体质变化摄养生命,是中医养生文化的一部分。王睿琦以中医经典中的论述深入浅出地为广大听众讲解了中医讲生的精髓。

 

五味与养生的辩证关系

 

五味归属于五脏,因不同的属性而各有所归。五脏与筋、气、血、骨、肉五体有直接联系,五味随之归属五体。《灵枢·九针论》说:“酸走筋,辛走气,苦走血,咸走骨,甘走肉,是谓五走也”。五脏又与鼻、舌、目、口、耳五官有直接联系,五味也随之归属五官。

《灵枢营气》说:“肺气通于鼻,肺和则鼻能知臭香矣;心气通于舌,心和则舌能知五味矣;肝气通于目,肝和则目能辨五色矣;脾气通于口,脾和则口能知五谷矣;肾气通于耳,肾和则耳能闻五音矣”。

 

比如,酸味补肝,过于酸则会伤肝,引起肝气偏盛,就会克伐脾胃,导致脾胃消化功能出现障碍。酸味是由有机酸产生的,如醋酸、乳酸、柠檬酸等。在日常生活中适当地吃些酸味食品,可促进食欲,有健脾开胃功效,还有增强肝脏功能的作用,并能提高钙、磷等元素的吸收。醋酸还具有消毒功效。但过量服食,可引起胃肠道痉挛及消化功能紊乱,故脾胃有病者应少食酸味。

 

咸味补肾,但味过于咸则伤肾,损坏骨头(肾主骨生髓),肾气偏盛,就会抑心气(水克火),引起心悸、气短。咸味由氯化钠等成分组成,它有调节人体细胞和血液的渗透压平衡及正常的水钠钾代谢功能。在呕吐、腹泻及大汗后,适当喝点淡盐水,可防止体内微量元素的缺乏。科学研究已经证实,成年人每天吃盐6克左右即可满足自身之需,过量摄入氯化钠可导致多种疾病,比如糖尿病、高血压就与高盐饮食有关。

 

甘味补脾,味过于甘,反而伤脾,引起胃胀不适,还会克伐肾水(土克水),面色现黑。中医认为,吃甜食具有补养气血、补充热量、解除肌肉疲劳、调和脾胃、缓解疼痛、解除毒素等作用。甜味主要来源于糖类,而现代科学已经证实,糖是人体热量的主要来源。但是过食甜腻之食品,则会壅塞气机、泄气,不仅使血糖升高、胆固醇增加,还会引起身体缺钙及维生素b1的不足。

 

苦味补心,味过于苦,反而能伤心,导致心肺功能障碍(火克金)。苦味由有机碱或无机碱离子产生,如茶叶、咖啡、可可等食品呈苦味,就是因其含有茶碱、咖啡碱之故。中医认为,苦味具有解除燥湿、清热解毒、泻火通便、益肾利尿以及健胃等作用。苦味对人体虽有多种益处,但多食会引起腹泻、消化不良等症。

 

辛味补肺,味过于辛,反而能伤肺,出现筋脉迟缓不利,又因为肺主气,伤气可引起伤神而发生精神衰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