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法规

Policies and regulations

中医扶持政策

更新时间:2016-08-11 14:51:56, 信息来源: , 发布者:, 浏览人数:

中西医并重是党和国家的一贯方针 
  中医药作为中华民族创造的医学科学,是我国优秀民族文化的瑰宝,几千年来生生不息、绵延不断,展示着强大的生命力,至今仍然在保障人民群众健康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是我国卫生服务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毛泽东等几代领导人历来重视中医药事业。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一贯主张“中西医结合”,并把“发展现代医药和我国传统医药”写进了我国《宪法》。 
  长期以来,党中央、国务院明确提出“坚持中西医结合方针”。党的十七大所确定的新时期卫生工作方针,再次强调要坚持“中西医并重”,“扶持中医药和民族医药事业发展”。去年,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的新医改《意见》中明确指出要坚持中西医并重的方针。随后又发布了《国务院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目前,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正在积极制定《关于公立中医医院改革试点工作若干问题的意见》,以指导试点城市切实做好公立中医医院的改革试点工作,推动中医药事业健康快速发展。   这次的《指导意见》将“坚持中西医并重方针”作为指导思想,是贯彻落实新时期卫生工作方针的体现。公立中医医院作为中医药服务的主要提供者、中医药学术的主要创新者和中医药文化的主要传承者,在中医医疗服务中起主导地位和作用,是实现政府公益性责任的重要载体,也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不可缺少的重要力量。医改的五项重点改革,哪一项也离不开公立中医医院的参与。   要改革公立中医院补偿机制 
  新医改政策注重中医药发展。《指导意见》强调,要落实中医药扶持政策。在投入政策上要向中医院予以倾斜。对此,卫生部副部长、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王国强说,所谓倾斜,就是说中医院更需要补偿。因为中医院的收入比西医院少,如果要充分发挥“简便验廉”的特色优势,更会影响收入。因此,在加强中医院的建设中,要处理好生存、发展和保持中医特色优势的关系,平衡这两者的关系则必须获得国家的支持。 
  确实,中医医院建院晚、底子薄、基础设施差。长期以来,由于投入政策不到位,补偿机制不合理,人才队伍不适应,导致一些中医医院中医药的简便验廉的特色优势逐渐淡化萎缩,甚至弃自己的田,去种别人的地,不能满足人民群众对中医药服务的需求。因此,在投入政策上需要对中医医院予以扶持。目前试点中应探索对中医医院的基本建设、设备购置、离退休人员费用、政策性亏损、承担的公共卫生任务、重点中医专科和重点中医学科等给予补助的具体办法。 
  公立中医医院与其他公立医院有着相同的改革方向、原则和目标,但公立中医医院改革又有其特殊性。为此,改革公立中医医院的补偿机制,必须把突出中医药特色和优势建设作为深化改革的核心任务,制定相应的补偿政策和办法。要积极探索建立有利于中医药特色优势发挥的投入补偿机制、体现中医技术劳务价值的价格形成机制、收入分配机制和有利于中医药人才成长的用人机制等。 
  对中医药服务项目,应在成本核算的基础上,适当提高中医诊疗技术服务价格,如应用中药饮片药事服务费的测算,应包括中药饮片的库存、调剂、煎煮等各环节产生的成本;按照医务人员职称等,合理确定辨证论治费,充分体现中医诊疗技术的劳务价值;合理确定中药制剂价格,鼓励中医医院研制和应用中药制剂。要调动医务人员的积极性,鼓励他们积极运用中医药诊疗手段,尤其是中医非药物疗法等,还中医药“简、便、验、廉”的本色。试点中还应扩大医疗保障中医药项目范围,将符合条件的中医诊疗项目、中药品种和医疗机构中药制剂纳入报销范围;提高中医药项目的报销比例;降低中医药项目的报销起付线;探索按中医病种付费等方式。

要按照“中西医并重”的原则充分发挥中医药服务在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中的作用,尤其应该发挥中医药防治慢性病的优势。政府应制订慢性病防治规划,增强对慢性病防治的投入,设立专项资金,支持和开展中医药防治慢性病的工作,对中医药防治慢性病进行系统整理研究。目前,中医、中西医结合防治慢性病的重要意义尚未引起全社会重视。政府应对中医药防控慢性病工作加大政策支持和制定明确措施。   要完善公立中医院服务体系 
  目前,我国城乡、区域中医药发展还不协调,基层中医药服务体系还不健全,服务能力和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特别是基层中医药人才和技术缺乏。在医改实施意见中提出了“到2011年,实现每个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有1个标准化中医科和1名以上中医执业医师或中医专业本科毕业生”的目标,任务十分艰巨。据悉,目前卫生部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正在制定《医疗机构设置规划指导原则》等有关文件,届时将合理确定省、市级公立中医医院的功能定位,作为区域内中医医疗、保健、科研和教学中心。同时积极推进县级中医医院标准化建设,达到《中医医院建设标准》,作为区域内中医医疗、保健中心,并指导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的中医药工作,以满足人民群众对中医药服务的需求。  
  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不仅是中医药事业发展的源泉和动力,也是衡量中医药工作做得好不好的根本标尺。发挥中医药优势,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医疗卫生保健体系,努力让人民群众在医改中享受到优质、可及、有效的中医药服务,是满足人民群众健康需求不断增加、解决诊疗技术飞速发展与医疗保健费用不断增长之间矛盾的必然选择,也是建设创新型国家与构建和谐社会的战略举措。   积极探索公立中医院监管机制 
  《指导意见》在改革公立医院监管机制中,提出“加强卫生行政(含中医药管理)部门医疗服务监管职能”、“所有医疗卫生机构均由卫生行政(含中医药管理)部门实行统一规划、统一准入、统一监管”。根据《指导意见》,中医药管理部门要依据职责参与医疗卫生机构的规划、准入和监管,实行全行业监管,并在服务监管中体现中医医院特点。     
  要加强医疗服务安全质量监管,建立完善中医医疗质量安全控制评价体系,持续改进中医医疗服务质量;完善中医医院评价标准,继续做好中医医院管理评审评价工作。同时,坚持以公益性为核心,以促进中医医院保持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为重点,探索建立公立中医医院绩效考核管理制度和考核内容。通过改革公立中医医院分配激励机制和补偿机制,在人员绩效考核制度中,鼓励应用中医药诊疗技术和方法,有效调动医务人员应用中医药诊疗技术和方法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