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耳炎的治疗分享

更新时间:2016-08-10 09:22:14, 信息来源: , 发布者:, 浏览人数:

                                          bki-20140314143607-1289092990.jpg

 

 

                          51d59ede78f85.png

 

mp17381252_1433231157446_2.png

 

 

                 W020120508626059681830.jpg

 

 

 

 

 

概述
    中耳发炎就是中耳炎,是一种常见病。 中耳炎常发生于8岁以下儿童,其他年龄段的人群也有发生,它经常是普通感冒或咽喉感染等上呼吸道感染所引发的疼痛并发症。通常中耳炎又分为急性与慢性中耳炎,急性中耳炎如果未及时治愈,可发展成慢性中耳炎,一旦形成慢性中耳炎则很难根治。
    病因
 急性中耳炎是中耳黏膜的急性化脓性炎症,由咽鼓管感染最多见。感冒后咽部、鼻部的炎症向咽鼓管蔓延,咽鼓管咽口及管腔黏膜出现充血、肿胀,致病菌乘虚侵入中耳,引起中耳炎。常见的致病菌主要是肺炎球菌、流感嗜血杆菌等,因此预防感冒就能减少中耳炎发病的机会。
  擤鼻涕方法不正确也可导致中耳炎。有的人擤鼻涕时往往用两手指捏住两侧鼻翼,用力将鼻涕擤出。这种擤鼻涕的方法不但不能完全擤出鼻涕而且很危险,鼻涕中含有大量的病毒和细菌,如果两侧鼻孔都捏住用力擤,则压力迫使鼻涕向鼻后孔挤出,到达咽鼓管引发中耳炎。因此应提倡正确的擤鼻方法:用手指按住一侧鼻孔,稍用力向外擤出对侧鼻孔的鼻涕,用同法再擤另一侧。如果鼻腔发堵鼻涕不易擤出时,可先用氯麻滴鼻液滴鼻,待鼻腔通气后再擤。
  游泳时应避免将水咽入口中,以免水通过鼻咽部而进入中耳引发中耳炎。外伤所致的鼓膜穿孔禁止滴任何水样液体,以免影响创口的愈合,可用消毒棉球堵塞外耳道以免感染诱发中耳炎。
  如果婴幼儿仰卧位吃奶,由于幼儿的咽鼓管比较平直,且管腔较短,内径较宽,奶汁可经咽鼓管呛入中耳引发中耳炎。因此母亲给孩子喂奶时应取坐位,把婴儿抱起呈斜位,头部竖直吸吮奶汁。
  
  
 
    先说一下什么是中耳炎,中耳炎就是中耳鼓室粘膜的炎症。多由细菌感染引起。中医称此病为“耳脓”、“耳疳”,认为是因肝胆湿热,火邪循经上扰而引起,常发生于8岁以下儿童。它通常是因普通感冒或咽喉感染或鼻炎等上呼吸道感染所引发的中耳鼓室疼痛并发症。
 
    孩子得中耳炎的症状表现:
    临床常表现为耳区胀痛、听力下降以及伴有发烧、头痛、乏力、食欲减退等全身症状,一旦鼓膜穿孔,可见脓液从耳中流出,此时肿胀的症状反而减轻。
    1、发热:出现没有感冒症状的发烧,在临床中经常看到孩子出现没有任何感冒症状的突发发烧,体温在38.5度以上,此时我们就需考虑是不是得了中耳炎。
    2、得了中耳炎后孩子不肯吃东西、哭闹不止,不愿入睡,尤其是患耳不能接触枕头,患侧耳朵红肿发热。若用手指轻轻按压耳朵,如果孩子哭闹加重,或用手来自卫,则说明是耳内的毛病。另外,因重力的关系,将小儿抱立时,由于耳内的充血情况得到改善,疼痛常常有所减缓,这也提示中耳炎症的存在。
    3、孩子得中耳炎后会出现反应迟钝,可能给宝宝造成暂时性的听力障碍,出现反应迟钝的症状表现。甚至耳朵中流出黄色、白色或者含有血迹的液体。
   
    下面说一下耳朵的解剖结构,耳朵分为外耳、中耳、和内耳三部分, 中耳好比一个小小的长方体,有六个面,前面就是鼓膜,将外耳道(俗称耳孔)和中耳隔开,中耳腔内覆盖着粘膜,有三块起传音作用的听小骨与内耳相连。一般情况下,洗澡时外耳道偶尔进水,只要鼓膜没有病变,水是进不了中耳腔的,也不可能引起中耳炎。正常人鼻咽部和耳朵是相通的,从鼻咽部到中耳之间的有一条通道叫咽鼓管,小儿的咽鼓管比较短而宽,而且呈水平位置,一旦发生感冒、鼻炎、上呼吸道感染等,病原体很容易经过咽鼓管进入中耳引起急性炎症;婴幼儿喂奶不当而引起呛咳后,奶汁也易通过咽鼓管流入中耳,引起中耳炎;若老给小儿挖耳垢,稍不小心便可戳破鼓膜,也可造成中耳炎,故放平时尽量不要给小儿挖耳垢;另外擤鼻涕方法不正确也可导致中耳炎。有的人擤鼻涕时往往用两手指捏住两侧鼻翼,用力将鼻涕擤出。这种擤鼻涕的方法不但不能完全擤出鼻涕而且很危险,鼻涕中含有大量的病毒和细菌,如果两侧鼻孔都捏住用力擤,则压力迫使鼻涕向鼻后孔挤出,到达咽鼓管引发中耳炎。因此应提倡正确的擤鼻方法:用手指按住一侧鼻孔,稍用力向外擤出对侧鼻孔的鼻涕,用同法再擤另一侧。
 
    治疗原则:清热除湿,疏肝止痛
    治疗方法:平肝、清肺、清大肠、天河、六腑、补肾阴、清小肠、逆揉坎宫、揉肾纹、二马、揉听宫、听会、耳门。可以配合耳部热敷法,或用艾灸法。同时配合左升右降法用针点刺肾经的五输穴,以不出血为度。还可针刺肝顶、肾顶、和心顶。往往在四次以内治愈,最快的两次治愈,效果非凡,一点不逊于医院的点滴治疗。
 
    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①不要给宝宝经常挖耳朵,避免不小心刺伤耳内皮肤黏膜,细菌趁虚侵入引起感染,另外穿孔的鼓膜也可自行愈合,对听力不会造成影响,所以家长也可不必太过紧张。
②宝宝洗澡、洗头时,防污水流入鼻及耳内。游泳时最好戴耳塞,如果不小心耳朵进水,可用卫生棉签轻轻擦拭外耳道以保持清洁干燥。
③擤鼻涕时不要双手同时挤压鼻子,应一侧一侧进行。
④家长应该戒烟,避免小儿被动吸烟,有利于降低小儿分泌性中耳炎和上呼吸道疾病的发生。
⑤孩子感冒后要及时治疗,因为很多小孩子中耳炎都是由感冒引起的,所以对感冒不能大意。
 
    小儿中耳炎的预防:
1.注意休息:保证睡眠时间和睡眠质量。
2.预防感冒是预防中耳炎的基础,感冒时要特别注意耳部是否有异常,另外鼻腔、鼻咽部疾病要及时适当地处理。
3.给孩子洗澡、洗头时,尽量避免污水流入耳朵。
4.给孩子挖耳朵时,动作要轻柔,避免损伤耳内的皮肤粘膜而引起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