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经络环皮部挑治法
1.1 基本特点
笔者在经络研究和临床实践过程中独创的一种新针法,是按经络环运行通道进行的多穴位表皮刺激,是一种整体调整方法。与传统手法深刺皮内、皮下,挑出纤维组织有显著不同;本法不要求挑破皮肤、不要求出血,而且可以根据挑动声音的音频信息,判定病变所在和轻重缓急,来决定刺激的轻重。
1.2 新疗法创建的科学依据
生理性经络环
1973年在经络感传研究中,我们在用低频电脉冲刺激经络敏感人各经井穴的过程中,发现12经都可与相关各经沟通,形成“生理性经络环”(见图7);证明经气运行,与电、磁振荡密切相关。这与10年后(1984年)瑞典科学家诺登斯强(Norden Strom)提出的人体生物电调控网络体系(即体内闭路电路)高度一致。
经络环皮部挑治法是在上述科学发现的基础上,经过临床实践创建出来的。
图一 生理性经络环:
图二、病理性经络环:
1974年我们在对病人进行经络检测和治疗的过程中又发现了病理性经络环(见图8),并找出了生理性经络环与病理性经络环的差别。我们发现经络敏感人(感传显著者)的传导好,感传到达立即能产生功能调整效应,并在连续治疗中出现组织形态的改变。那么,如何让普通人群也能产生此种作用呢?我们以此为依据,创立了经络环皮部挑治法,通过“快速接力”刺激,也能让普通人群产生接近敏感人群的传导及功能调整效应,广泛的大幅度的提高了临床治疗效果。
1.3 新疗法应用的原则
此疗法关键有二:一是打通经络环;二是重挑结滞点。根据生理性与病理性经络环的区别,确定选穴原则,认定以督脉及膀胱经穴位为主,配合病经的穴位打通经络环,;并根据经络的对称规律和同名经交叉对应规律、再找出压痛点(高亢音点),找出重点刺激的部位(即结滞点)。施治后,可让多数患者及受试者,即刻感到全身轻松;特别是疼痛或功能障碍(活动受限)等症状,在5-10分钟即刻得到减轻或好转。
1.4 工具与手法
工具: 挑治针为硬质合金钢针,特点是尖端呈圆锥形、无刃,总长:50mm,直径:1.2mm,锥体长为4.5mm。
手法:左手用酒精棉消毒经穴,右手1、2指持针,针尖对准穴位,借助前臂猛然转动的力量,挑刺皮肤表面(即经络皮部),不要求刺进皮内,不要求划破、出血,挑到疾病反应点(压痛点)时有高亢震动音,每穴挑2次。
疗程:急性病每日1次,慢性病每周2-3次。
1.5 经络环的穴位选择
穴位:以百会、大椎、命门、肺俞、肝俞、肾俞、承山为经络环整体调整主穴,根据病因及发病部位,增加相关穴位。
原则:操作是由百会开始从头到足,先病侧后健侧,或交叉对应取穴,快速接力刺激。
1.6 调治范围与骨关节病的治疗效果
1.6.1 调治范围
本法对各系统、各科疾病均有一定的调治作用。如皮肤科的疼痛、瘙痒、麻木、胀热及蚁行感等;骨外科的四肢乏力、温度失恒、骨关节疼痛、功能活动障碍、创面愈合不良等,各种症状均有一定的调治作用。大量的临床实践证实:经络不仅有调节生理机能的作用,而且能促使细胞超微结构改变,完成病理组织的修复。
经络环皮部挑治法是整体调整的疗法,近乎计算机的程序化控制,不论是什么疾病,都要按固有程序进行全方位的调整。
1.6.2 骨关节病的神奇疗效
经络环皮部挑治法对各种疼痛病的治疗效果十分显著。特别是对骨关节病,如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骨性关节炎、网球肘等都能迅速生效。只要不是关节畸形,多数在挑治后几分钟内立刻取得一定效果。例如:手麻,抬肩,弯腰、走路不灵活或疼痛者,多数在治疗后当即能举起手臂,麻木减轻,弯腰、走路也感到轻便自如,有些人甚至可以甩开拐仗或搀扶,自己单手扶楼梯把手走下楼;网球肘不能扫地,经过治疗几次后,患者竟能拿起7-8斤的西瓜。
为了巩固效果,挑治后,立即在重点部位贴磁,容易保持疗效。此外,尚需改变生活习惯进行配合,此要求适合于多种疾病的治疗和各种经穴疗法。
例1、患者赵××,男,53岁,工人,2006年11月9日突发腰腿疼痛,麻木,不能下床,12天后住院CT检查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口服输液多种药物一周,无效。慕名来诊,经穴治疗一次,当即全身轻松,自动下床,弯腰走动,活动自如,连针12次,贴磁一个月,恢复正常工作,未犯。从CT复查可见椎间盘突出已有好转。见图
图a 治疗前关节囊膨出 图b 治疗中关节囊明显恢复 图c 治愈(关节囊完全恢复)
例2、患者李××,女,36岁,先天性左髋关节缺损,股骨头“加帽”手术后,腿短3CM,一侧长期偏斜跌行,再度造成股骨头破损,不能盘腿、下蹲、牵扯腰腿及全身疼痛,活动困难。医院决定置换股骨头。患者慕名来诊,要求经穴治疗。挑治一次,全身疼痛减轻,活动范围加大,经过半年治疗,盘腿、下蹲明显好转,可以离拐单独行走。经放射检查,模糊一片的髋关节,可以见到关节腔再现。(见图)
二、经穴磁疗法
2.1 工具
常用钕铁硼磁片,直径为9.5mm-12.5mm,厚度为1.5mm-2mm。表面磁场多用1500GS-2000GS。耳穴选用直径2mm磁珠,表面磁场为300GS-800GS。
2.2 方法
磁片具有极性,分S极、N极。贴敷磁片最好上下按N-S-N或S-N-S顺序贴用。
为了疏通经络,最好是坚持顺磁方向,即“N”、“S”对吸的原则贴敷。第一次固定磁片极向之后,作好顺序标记。不反转极向,不乱调位置。
2.3 穴位的选择
穴位选择是循经加局部,原则一次不超过5个部位。要发挥一穴多用,相互协调作用。
2.4 适应症、用量及疗程
磁场表面强度:年龄小,体质虚弱,病情轻,或是靠近脑、眼及心脏部位者,磁量宜小,在1000GS左右。如年龄适当,体质较强,病情较重、症状明显,部位离头部、心脏较远磁量用2000GS。
凡是,针灸适应的病症,经穴磁疗都适应:
A 除心脏和眼球不能直接贴磁之外无禁穴。
B 此种非刺伤性疗法对出血性体质(如血友病)、感染部位(如丹毒、痈肿等)均可直接贴敷。
C 恐惧针感或疼痛,怕针刺的患者均可用此法治疗。
针灸不适应的病症或对象,经穴磁疗多数能替代。
咽部炎症引发双肺经皮下出血
a 任X 双肺经出血带 b 穴位贴磁16小时后出血带完全消退
2.5 经穴磁疗的特效内容
老年病、慢性病、疼痛病、骨关节病、烧烫伤(如图12)、变性性疾病和退行性疾病,这些是中西医临床治疗困难的疾病,然而用此法可取得卓著疗效。
图 王** :二度烫伤糜烂面电磁疏通20分钟17小时的变化
2.6 禁忌症
磁敏感有三种情况:约1‰的病人,贴磁后出现头晕、恶心、心悸等类似晕针的症状。取下磁片,则症状立刻消失。约1‰的病人,贴磁后原疼痛等症状更明显,取下磁片,原症状骤然减轻。尚有极少数病人对磁或胶布过敏,皮肤局部发红、发痒,仍可隔衣物继续贴用。
注意:
1、体内装有起搏器等金属不宜使用。
2、磁片脆、吸力强、勿直接撞击。
3、磁片不要与磁卡、手机等物放在一起,以免干扰信号。
三、结语
通过56年的临床观察和实验研究证实了经络具有程序化调整的特征。通过大量的临床实践,验证了经络疗法具有快捷有效、舒适爽朗等特点,并发现上述疗法,在疾病治疗、亚健康调理、保健和美容等实践活动中,确有疗效好、起效快,多数能在几分钟内产生一定效果。经络疗法既能相互结合,又能与药物配合;既能增强体质、增加抗病能力,又能加快疗效,提高疗效,稳定和巩固疗效;对于解决久治不愈和反复发作的疑难病症,甚至多年的药物依赖,都可以起到令人满意的效果。
四、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
经络疗法一根针、几片磁能治百病,神奇之处何在?
① 为什么能使多数疼痛病、骨关节病在5~10分钟内产生疗效?
② 为什么能使多种不同病因、不同性质、不同部位、不同系统的疾病同治同效,如同计算机程序化调整?
③ 为什么能在缓解症状的同时,产生超微结构变化,进行组织修复,乃至结构再造的事实?
④ 为什么会出现基因调整,改善和治癒某些先天性皮肤病?
⑤ 为什么能在二度烫伤蛋白变性过程中迎头拦截回去?
⑥ 为什么在修复病理组织过程中,还能促使组织新生,使皮肤变白、变细、光泽、红润,充满活力?
⑦ 为什么不用药就能增强体质,抗击细菌、病毒的侵袭,治疗感染性疾病?
⑧ 为什么能使亚健康人群当场缓解疲劳,精神唤发?能使失眠及各种不适症状迎刃而解?
⑨ 为什么能使更年期病人(在中药配合下)从焦虑、烦燥和各种无法自控的症状中解脱出来?
⑩ 为什么能把病人从药物依赖和反复发作中解救出来?
五、科学创新与展望
笔者希望通过56年的经络研究与实践,用视频资料,把经络治疗的现场纪实,结合深层思考的问题,介绍给中、西医同道,介绍给科学界和管理层,特别是权威人士。以事实为依据,看看中医经络疗法神奇的威力有多大?经络的科学性有多重要?在普及全民健身医疗、普遍提高疗效上有多么重要?在医改中应该放在什么位置上?这些问题都是值得思考的!
经络的神奇疗效是经过几十年数十万例的实践证实的,有目共睹。中医经络绝对是国宝!
经络涵盖人体许多内在联系和科学规律,能够用现代科学手段证实。说明经络是科学的,有广泛的实用价值。
经络疗法是多病同治同效的非药物疗法,有很高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如果每年每人节省几百元医药费,对15亿人口来说,那将是一个天文数字!对解决全民医疗的看病难,看病贵将是一个多大的支撑!!!
中医一定要把握经络规律,搞多学科合作,实现经络现代化。西医也要实现整体化,把握人体内在调整制约机制,走中西医结合之路,共创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医疗体系,让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更放光芒!
六、参考文献
(1) 李定忠、李秀章. 中医经络探秘. 北京: 解放军出版社. 2003年, 第一版
(2) 李定忠、付松涛、李秀章,经络调整功能的证实与新疗法的创建。中国针灸,2004;12(24):850-852
(3) 陈景藻主编. 现代物理治疗学. 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2年, 第一版
(4) 陈景藻主编. 现代物理治疗学. 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2年, 第一版
(5) 汤德安等. 实验针灸学.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87,第一版
(6) 赵辨主编. 临床皮肤病学. 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年4月第2版
(7) 商成、楼宇伟、万三. 生物化学振荡—— 一项可能对探索中医机理有重要意义的研究. 科技导报, 1991;(3):3
(8) 曹中昌. 人体衰老的机制.老年脑科学.北京:北京出版社,2001年,第一版